人工气候箱作为模拟温湿度、光照等环境条件的实验设备,其规范操作是保障样品培养效果与设备寿命的关键。需遵循“开机检查-参数设定-样品放置-运行监控-关机维护”的标准化流程,确保操作安全、数据可靠。
开机前检查是基础保障。首先确认设备供电(220V稳压电源)与接地是否正常,避免电压波动损坏电路板;检查水箱水位,若为分体式水箱需补充去离子水至刻度线(缺水会导致湿度控制失效),同时清理水箱内水垢(每月用柠檬酸溶液清洗一次);查看箱内清洁度,用无尘布蘸75%乙醇擦拭内壁与隔板,去除残留样品或污渍,防止交叉污染;检查门封条是否完好,若出现变形或破损需及时更换,避免温湿度泄漏影响控温精度。
参数设定需匹配实验需求。接通电源后,按设备面板“Menu”键进入参数设置界面:温度设定需根据样品特性调整,如植物培养通常设为25℃±2℃,微生物培养设为37℃±1℃,同时设置温度上下限报警(偏差超±3℃触发报警);湿度设定需结合水箱容量,一般控制在40%-80%RH,高湿度(>85%RH)环境需开启除湿功能,避免箱内结露;光照参数(若带光照功能)需设定光照强度(如植物光合作用实验设为3000-5000lux)与光周期(如12h光照/12h黑暗),确保光照均匀性(箱内各点光照偏差≤10%)。参数设定后需按“确认”键保存,待设备预热30分钟,温湿度稳定后再放入样品。

样品放置需规范操作。样品容器(如培养皿、三角瓶)需贴好标签,注明样品名称、实验日期;放置时需保持间距,避免样品堆叠遮挡风道(风道堵塞会导致箱内温湿度不均),且样品高度不超过隔板高度的2/3,防止触碰箱顶加热管;若培养挥发性样品,需在容器口加盖密封(留透气孔),避免有害物质腐蚀箱内部件;放置完成后关闭箱门,确认门扣扣紧,防止门体松动导致温湿度波动。
运行监控需实时跟踪。实验期间每2小时记录一次温湿度数据(可通过设备自带的数据存储功能导出),若出现温湿度偏差超标的情况,需先检查门是否关严、水箱是否缺水,再排查传感器(如温湿度探头)是否被样品遮挡,必要时用标准温湿度计校准;若设备触发报警,需立即查看报警代码(参照说明书),如“E01”为温度传感器故障,需断电后更换同型号传感器;禁止在运行中频繁开门,每次开门时间不超过30秒,避免温湿度骤变影响样品生长。
关机后维护很关键。实验结束后,先关闭设备电源,取出所有样品,用去离子水清洁箱内,擦干残留水分;排空水箱并晾干,防止微生物滋生;清理空气过滤器(位于设备背部),用压缩空气吹扫灰尘,堵塞严重时需更换滤网;较后整理实验记录,将人工气候箱状态(如运行时长、故障情况)登记在册,为后续维护提供依据。长期不用时,需每月通电开机1次(空载运行2小时),防止电路板受潮或部件老化。